天籁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5章 客商(第1页)

=深秋的一天,李勇打电话给张琴,说准备带公司的一名客人去高寨看看,专门去观赏那座水车。绿野公司的老总,会陪着客人一起过来,去高寨看水车和油茶林。听到这个消息,张琴立即告诉了张书记。

两人庆幸修复了这座油坊。只是遗憾,那片油茶林还没有怎么打理,如果流转给公司了,可就好了!张雅说,或许这次参观,会是一个机遇,会触动村民同意转让。只是不知道这个客商,不知何方神圣。

李勇到实践站讲课之后,跟刘总汇报了油茶文化普及的工作,再次讲起了高寨的油茶林和水车。水车修好了,林子没恢复。刘总听了说,我很早就提出了收购这个油茶林的想法,可惜一直没能如愿!而董事会上,大家也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

前不久,在公司的董事会上,刘总再次解释了自己收购油茶林的动机,就是做一款新品,就叫1934。他说,这个油茶林太有故事了!这正是我们宣传营销的一个卖点。我们的营销,不但要打好科技牌,还要打好人文牌。红军林的故事,正好是茶油功效的一个例证。

李勇向张琴要油茶林的资料,张琴正好受张书记嘱托,早有准备。张琴把采集的历史故事发给了李勇,同时还有整个村子的油茶发展情况,其中包括水车加工产业。刘总请李勇把相关资料在董事会上作了生动的介绍。李勇怀着对家乡的深情,自然讲得声情并茂。刘总的收购计划,在董事会顺利通过。

绿野公司,生产使用的是国际标准,营销走的也是高端路线。公司一直在北上广打市场,找了许多营销公司,策划了许多推广活动,但高处不胜寒,高端市场一直难以打开。那些贵族家庭的厨房,就像山茶油的乳化,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揭开。公司破乳成功后,绿野公司参加了巴塞罗那的国际食品展,并获得金奖。

带着这块奖牌,刘总准备转战香港。

可惜,香港正遇上修例风波,无法正常开展营销活动。幸亏,刘总看到了另一个机会。李勇告诉张琴,刘总本来打算和自己一起去香港,但那时的形势,李勇知道这条路暂时走不通。几乎是同一个时间,李勇和刘总注意到另一个机遇,两人同时看到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的公告。

第128届广交会,将在今年十月举办。

刘总叫李勇做了充分的准备,而且打算把1934这款新品提前预告。虽然油茶林刚刚收购,公司的工班进驻高寨,接管了这片老油茶林,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了剪枝除草,测土施肥,但至少要到第二年才能推出真正的新品1934。而这一年时间,就是市场营销的充足时间。

这一次的交易会,有两万多家境内外企业参展,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报名,其中包括了香港的企业。在网上直播环节,刘总的一席汇报,引起了一位港商的注意。

这个港商听了云推介,跟刘总取得了联系。港商叫霍念梓。在电话中,刘总一直没有听出来是哪两个字。

霍先生说,自己的奶奶去年刚刚去世,去世前留下一个遗嘱,说大陆有一个叫高寨的地方,是自己的故乡,希望后人能够前往寻访。但儿孙通过各种关系,发现大陆叫高寨的地方太多了!有的在贵州,有的在青海,有的在江西。有的是县,有的是镇,有的是村,还有的,像梅江边的高寨,只是一个小组。为此,这事一直搁着。

这时,霍先生听到刘总说出了高寨这个地名,而且跟奶奶说到的油坊和水车,以及兵工厂,诸多信息相吻合。就像千里眼的两只眼睛,终于实现了互相凝视,打开了通达的信号,高寨找到了香港,香港找到高寨。

港商的母亲,正是儒生师傅的女儿春兰。张琴在老油坊修复时就听燕生讲起“春兰”这个乡村女子的名字。而且知道,春兰当年是怎么离开村子的。

那年霜降过后,师傅和儒生进了高寨的油坊,把红军的水轮机变回了碾盘的水车。儒生拉动槌木轰击油槽的轰鸣声,穿透水车的吱呀声、涧水声,飘进山上山下的村落里。

有一天,师傅的女儿春兰来看望父亲。春兰带来了母亲做的芋包,是师傅最爱吃的油炸果子。师傅正在给碾盘下料,春兰就夹了一只芋包,送到父亲的嘴里。父亲说,儒生也一起吃。但儒生两手是油,不好停下来吃东西。春兰看了看儒生,不好意思像父亲那样夹送到嘴边。

父亲把晒好的茶籽倒进碾槽里,三只铁轮子承接了水车的力量,在木槽里滚动着,把茶籽碾得粉碎。春兰当然熟悉加工程序,起粉,蒸煮,做油饼,塞榨槽,再用一根悬在梁上的巨大木头轰击榨木,那油饼就漫溢出黄澄澄的茶油。轰槽木是最累的活,自然由年轻力壮的儒生承担。

春兰来了,儒生把薄衣上的扣子扭好,继续抹着脸上的汗,看着春兰和父亲,听父女俩聊家里的事情。聊地里的收成,聊扩红,聊赤少队。这时,一位乡民来请师傅去修理老油坊的碾盘,说是卡住了不转了。父亲跟着走了,走时叮嘱春兰等他回来。春兰接过父亲手上的条帚,把碾盘不断垒结起来的茶籽推散,推平,不让其从槽沟里满溢出来。

儒生认真地在榨油,轰击一声,就看一眼春兰。

这时,春兰听到油坊外头一声轰响,本能地丢下扫把朝门外跑去。有人在外头高呼,着火啦,救火!

春兰丢了条帚,紧跟着儒生跑到大门外。正见油坊屋檐下的柴垛火光冲天。眼看就要把柴草全部点燃。儒生跑回房子里拿水桶,把桶伸向水车取水时,不料被水车带翻落进了水沟。春兰看着儒生扑腾着,却不敢上前去拉。这时一位红军战士跑了过来,一把拉起儒生。红军迅速指挥三人排成了一队,一起站到水沟边接力。红军打水,递给春兰。春兰递给儒生,儒生不断泼水,房子总算保住了,一股青烟在袅袅升起,慢慢飘走。

师傅闻讯提前赶了回来,训斥儒生用火不小心,把屋角的柴草引燃了。但儒生辩解说自己没有抽烟,没有用火。这时,红军战士前来道歉,说起因兵工厂的战士们在附近山头试验手雷,松花手雷一丢跑偏了,落在油坊边上爆炸了,火星飞落到了柴草上。红军请师傅原谅,以后试验手雷一定远离房屋。

春兰发现红军的额头上受伤流血了,赶紧找来一块布条,用刚刚榨出的茶油帮红军清理血迹,捆扎了起来。红军战士在春兰包扎的时候盯着她看,看得春兰脸红了。红军说,没想到地方上的人能有这种熟练的护理技术。春兰说,这几天正在学习救护,马上就要去前线参加救护,听说战斗越来越残酷了,伤兵不断增加。

红军说,听首长说我们也快要转移了,我们已经减少了生产量,许多东西正在打包和掩埋,都在做转移的准备。春兰,你是哪里人呢?你们转移到哪里去?红军说,我是湖南人,我也不知道要转移到哪里去。

燕生的父亲后来参加了红军。有一次,他在长征途中居然看到了那个湖南兵,已经在雪山上奄奄一息,春兰在鼓励他打起劲继续走,不能躺着。三人短暂相聚之后,最后还是走散了。

儒生后来走过雪山草地。儒生像一架被时光转动的水车,无论是烽烟战火,还是新中国成立的喜炮,都无法让他停止。战争结束了,儒生就朝家乡走。那年他回到村子里,没有一个人认识他。

乡音无改,年轻人叫来了几个同辈人。那些老人吃惊地说,你是儒生吧?就是那个高寨的油槽师傅吗?更多的乡民围了过来,认出这人是儒生,原来是油坊的学徒。乡亲们问,村子里去了一百多人,都被评为烈士了,怎么你竟然活着回来了?儒生笑着说,打仗嘛,哪能全部都牺牲呢?那我们新中国还怎么能建立嘛!我当然是侥幸,命好,打起仗来不要命,就留下了一条命,阎王爷见了我也怕我几分。

儒生告诉乡亲们,他在队伍里当上了营长,解放后十分想念家乡想念梅江,就跑回来看看,准备在家里生活。儒生看着家里破烂的茅草房大门紧闭,就问乡邻,我的母亲去哪里了?

几个乡邻在一边嘀咕,不知道如何应答,因为他的母亲改嫁到了邻村。一

位年纪大点的乡邻走过来说,你的母亲去舅舅家了,现在就派人去把她叫回来。

不久,派出的人把他的母亲叫了回来,却见头上有一块白布来不及扯掉。

原来,母亲的后夫刚刚去世落葬上山,母亲披麻戴孝,听说儿子回来了,刚刚哭完又喜从天降,跟着乡亲们往村子里赶。路上,报信的村民劝告说,儿子回来了当然是好事,但你不能说你改嫁了,否则你儿子听了不高兴,就不会留下来!母亲听了,停下了脚步,愣了愣,又点了点头,接着又跑了起来,一路上把身上的白衣扯掉了,但头上的来不及拿去。

儒生看到母亲,赶前去抱住,跪了下去,说,母亲,儿子不孝,今天才回来看你!母亲早就软了下去,抱着儒生说,我儿命大,这梅江边走了多少人,都没有回来,你是代表他们回来了,你要知足啊!

儒生抚着母亲的头,问,你的头怎么了?乡邻赶紧解释说,刚刚回来的路上,撞到树上了,用白布缠着,没事了,不见血的。

母子相见,让小村子热闹了几天。当天,儒生就上高寨看望油坊,打听春兰的下落。母亲说,春兰的父亲在红军走后被杀害了!

那一年,白军来到村子里,想揭开兵工厂的秘密。白军听说高寨有个兵工厂,甚至传说红军掩埋了大批财宝,就在兵工厂的山洞里了。他们找到了儒生的师傅,春兰的父亲。白军说,你的女儿当红军去,你是红军家属,只要你说出兵工厂的秘密,就可以不追究。

春兰的父亲说,我当然知道秘密,就在这片大山里,你看,红军的留下的财富,不就是这些油茶林和这座油坊嘛,这是给我们穷人们留下的财富。我们一直期盼流油的日子!至于那些山洞,都是些破烂的武器,并不是你们想象的金银财宝!

我修炼从来不靠丹田  恶女重生之溪澜传  篮球巨星重出江湖  退婚后我被暴君日日娇宠  都市之娱乐天王  和离后,炮灰女配富甲天下  乡野小村医  她和夏风都很甜  瓦罗兰大陆之无冕神王  都市古仙尊  彻元  异诡者  这个僵尸文武双全  春风得意小村医  灵武大明  大梁贵婿  爱德华侦探  灵魔颂曲  大汉国士  墨笙一世  

热门小说推荐
飞剑问道

飞剑问道

在这个世界,有狐仙河神水怪大妖,也有求长生的修行者。  修行者们,  开法眼,可看妖魔鬼怪。  炼一口飞剑,可千里杀敌。  千里眼顺风耳,更可探查四方。    秦府二公子‘秦云’,便是一位修行者各位书友要是觉得飞剑问道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