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二回 水镜先生(第1页)

南郡庞士元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德操曰:“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所以慷慨,夷齐所以长叹!”

——引自《世说新语·言语》

申牌初刻,三辆马车驶出酒肆,离开向东而行的官道,折而向南急驰。半个时辰之后,又有三骑健马由洛阳方向驰来,直奔蔡邕原籍陈留郡而去。马上乘客插弓悬剑,显是阳球不见胡车儿及时回报,又增派出来的第二批刺客。

还是逃出京都的那个车队,但蔡邕的身侧多了一个三四岁的稚童,车外多了一个身骑健骡的胡车儿。那匹健骡是从酒肆中店主的手中买来,代作脚力。老管家蔡福还赏了店主十两黄金,让他在车队去后扫除车辙痕迹,代为隐瞒主人真实去向。重金利诱再加上胡车儿和蔡七两条壮汉的恫吓,那店主当然遵命。史子眇目送蔡邕等离开,自行回转洛阳玄都观,另有计较不提。

且说交付给蔡邕的那个稚童,却是身份了得——竟是当今汉灵帝刘宏皇子刘辩。其母何氏,原籍南阳郡宛县,以宫女身份入宫,因貌美得灵帝临幸而生刘辩。何氏母以子贵,被封为贵人,后又晋升为皇后。说来也怪,在皇子刘辩出生之前,灵帝所生诸皇子们屡遭夭折,竟没有一个长大成人。灵帝好道,曾师事道人史子眇,故而将皇子刘辩寄养在玄都观,对外人即称为“史侯”。何氏想凭借史子眇道术保护皇子,也就欣然同意,还时常派人往道观中送金银给用。史道人精通易术,算出京都即将大乱,怕宫中有变危及太子,便想将太子寄托到远在襄阳的师叔司马徽家中避祸。查知蔡邕六世祖蔡勋喜好黄老之术,更是本门俗家师叔祖,又因其世代忠于汉室,这才借蔡邕罢官离京之机,冒险托付蔡邕携皇子南下,并收服胡车儿使其护驾。此为皇子由来因果,说话的在此补说明白。

话休叙烦,书归正文。且说那皇子刘辩,因自出征以来初次离开师父,不免心生恐惧,啼哭不止。蔡邕是个老学究,从来不会哄孩子,何况还要顾忌君臣之别,愈加手足无措。这时蔡七又来传话,说夫人请将史侯抱到前面车上去,跟小姐作伴儿玩耍。蔡邕求之不得,如释重负,让蔡七抱着皇子到前面车子里面去了。说也奇怪,那皇子见到蔡琰这个漂亮妹妹,竟果然止住哭闹,一刹时便破啼为笑。车队一路上晓行夜宿,蔡邕于行旅行途中向胡车儿问些墨家门派和江湖之事,胡车儿倒是有问必答,毕恭毕敬。又问鬼谷门,胡车儿却不能详答,只说是鬼谷门向来为江湖道门之首,凭一枚伏龙令号令天下,江湖上无人敢逆其命。蔡邕点头,心中自去沉思盘算。

话休叙烦,这一日到达南阳郡襄阳地界,绕过襄阳向南行至南漳。天色向晚之时,早见小桥流水,眼前现出一个山庄。那山庄北临蛮河,南靠玉溪山,风景秀丽,堪描堪画,正是史道人师叔司马徽隐居之地。蔡邕命蔡福持自己名帖上前叫门,过了一刻功夫,司马徽峨冠博带腰佩长剑迎出,执手为礼,满面春风笑道:“早闻蔡议郎大名播于宇内,不想今日贵足踏于贱地,真是蓬壁生辉。”蔡邕答谢道:“司马德操先生道德高士,效许由淡泊名利以避居山林,非邕等俗人所能及。”彼此寒暄让入庄内。

司马徽将蔡邕一行请入草庐待茶,见那草庐甚是雅致清幽,是一套坐南朝北的四合院落,两进平房,中隔天井,每进三间,两边檐廊,古朴庄重。院前小亭立有一碑,上书“水镜庄园”四字,字体雄健。蔡邕酷爱书法,离座仔细相了相那“水镜庄园”四字碑文,开口问道:“恕在下冒昧求问,此碑文可是出自庞德公之手?”司马徽颇为惊异,问道:“蔡议郎远处庙堂之高,也知庞德公耶?”

蔡邕笑道:“襄阳高士,岂能不知。庞德公不慕官位,惟与先生交好,常约韩嵩、石韬、孟建、崔州平等道友于鹿门山宴饮,纵论天下。先生精通道学、奇门、兵法与经学,于座中论古谈今,言谈洒脱超凡,令满座寂然,敬意盈胸。庞德公称赞先生数典如流水,水清似明镜,遂以水镜雅号相赠先生,不知此事可有之?”司马徽哈哈笑道:“早闻蔡议郎学识广博,鉴古知今,今日一见方知人云不虚。议郎不远千里光临敝舍,必有雅教,尚请直言。”蔡邕道:“如此,恕蔡邕直言不讳了。今汉室陵替,外戚宦竖交替弄权,天下即将大乱。先生虽避乱于此世外仙境,但心系庙堂安危,素有报国安汉之志,蔡邕心知肚明。”说着用手一指立于身侧的史侯刘辩,“我受先生故人之托,送此孩儿前来求庇,并请先生授以纵横治国之道,幸乞先生莫辞。”

司马徽闻得此言,不知其真正来意若何,假作面露愠色道:“议郎这是欲将我陷于是非中么?司马徽自幼于道门修持,从来不问朝廷政事,惟喜醉卧山林草堂,何云心系庙堂报国安汉之志?我素闻议郎得罪于十常侍,虽仗义直言令天下钦敬,但刚则易折,也只落得避仇江湖,几无立锥之地。议郎休看错了人,将那无边祸水引到贫道身上来。再说了,我乃一介山村野夫,不曾有庙堂显贵故人相交,更不识得这位小公子,何谈纵横治国之道相授?议郎首次相会,还是休要作此笑谈。”

蔡邕慨然道:“笑谈?我看先生才是以笑谈相试!你道此子何人?当今灵帝皇子刘辩是也,且是洛阳玄都观观主史子眇仙长高徒兼义子。史子眇难道不是先生故人?先生身为鬼谷门二十三代长老,掌门史子眇师叔,身负本门重任,这‘共扶汉室’的师门铁训如何避得?贵门八百年来相传之责,我亦知之,有几代前辈惊世之举为证。创业祖师王诩又名王禅,号玄微子,魏国邺地人也。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阳城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受道家老子真传,继为兵家、纵横家鼻祖,长于持身养性,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其亲传弟子孙膑、庞涓、张仪、苏秦等各自学成其一技之长,即各建不世之功。秦政暴苛,汉高祖于邙荡山斩白蛇起义,与西楚霸王项羽逐鹿天下。鬼谷门第五代掌门黄石公出,以《太公兵法》及《素书》传于留侯张良,助高祖开辟汉家天下。张良功成身退,即为贵派第六代掌门。后来王莽篡汉,绿林赤眉揭杆,天下复又大乱。此时鬼谷门第十二代弟子邓禹出,挠兵关中,助光武帝兴复汉室。如今汉室倾危,天下又临一大劫难。鬼谷门人奉祖师张良公遗训,岂忍坐视不问?蔡邕不才,虽因言得祸,但道义所在,不敢避之。今受贵掌门史子眇先生所命,以汉室江山拜付先生,岂敢以言戏之?”说毕,从怀中拿出那枚伏龙令来,并将史子眇的书信同时奉上。

司马徽当场验过令牌,又展开书信仔细看了,这才改容相向,离座再拜长揖道:“因不知议郎大人真实来意,请恕无礼。”蔡邕也离座还礼,连称不敢当。司马徽这才以君臣之礼拜过皇子刘辩,又为皇子起名叫作“司马史侯”,认作是冀州河间府前来投亲的本家侄儿,叫来管家一一交待清楚,令其向庄客仆从通告,今后均以少爷称呼。复命家人将小少爷引向后院,又命厨下整治菜果酒宴,请蔡议郎大人痛饮一醉。席间二人纵论天下印证学问,引为知己良朋。

次日一早,蔡邕盥洗已毕,见司马徽已在中庭相候。二人共进早餐,又说了些闲话,见僮仆已将史侯送来,梳洗得齐齐整整,宛如仙童一般,蔡邕看了心下欢喜。司马徽相请蔡议郎,命胡车儿背负着史侯,一行四人出得水镜庄园,向山上行来。只见一路蜿蜒曲折茂林修竹,水流淙淙,只闻鸟鸣啾啾,并不见一个人影。行了半个时辰,已见竹丛之间闪出一条山道来,几乎垂直而上,恍如天梯。一簇人抖擞精神拾级而上,登高二十余丈,又见一道青石城墙环半山而立,山门巨如险关隘口,台级穿门而入。过了山门,便是一片平川,广约半顷,平川尽头山崖森立,崖壁下却现出一个大洞,洞口立一块巨石,上刻“白马洞”三字,一眼看出,也是庞德公笔体。

司马徽也不多言,带领众人径直进洞。洞内虽然比不得外面阳光灿烂,倒也并不黑暗,抬头看时,见头顶有天光射入,不知来于何处。极目望去,见那山洞深有十余丈,高约三丈,阔与高相等,规模宏伟,直如朝堂正殿。洞中石桌、石凳、石床俱全,木架上书简琳琅,琴剑挂于石壁,洞角音韵叮咚滴水成池,饮之甘冽如饴,竟是一处天然仙府洞天。

见蔡邕和胡车儿相顾鄂然,司马徽不由大为得意,请二人围桌而坐,笑道:“正如蔡议郎所论,皇子刘辩若居住于水镜庄园之内,日久天长必为朝廷侦知,后患不小。但若是隐居此洞习学用兵之法,治国方略,绝不会为外人所知。议郎大人以为如何?”蔡邕频频点首道:“真是一个天赐所在,鬼斧神工,非人力所能为。”胡车儿也禁不住频频矫嘴咂舌:“老天爷爷!就是传说中的神仙洞府,也不过如此。”

司马徽道:“此洞大有来历,除本门历代掌门,世人不知其踪。当年本门六代掌门张良祖师诈死而去,即寻到荆州通城张师山,以求随黄石公先师隐居,路过本地发现此洞。张祖师见此山扼汉沔中枢,风水异乎寻常,干系汉室气运,遂召集工匠修建城垣山门,又栽种茂林修竹,遮蔽此洞。祖师尝于洞中闭关,见有白马常出入于洞中,故以白马洞命名。更为奇者,这洞后竟有暗道穿山越岭西行,一直通到巴蜀汉中。那白马乃是天河之马,名唤的卢,并非人间凡种,却是自汉中穿洞而来。汉中本是高祖龙兴之地,此洞莫非是天赐汉室龙脉?亦未可知。张祖师留居此洞三年,后将掌门铁牌传于七代祖师陈平,并留下箴言‘三百八十年后,玉溪山白马洞天降圣人,延续汉祚’,后扬长而去,不知所踪。”

还没等蔡邕说话,胡车儿早又插言道:“老天爷爷。自高祖得天下至今,却不正好将近三百八十年?张祖师所说的这个天降圣人,原来就是您水镜先生。”司马徽道:“岂有此理,休得妄语。”言犹未落,却听扑通一声大响。三人转头看去,却见是那三岁顽童史侯因一个人闲极无聊,正在水池旁戏耍,抱着一块大石头往池子里丢去,试其深浅。因洞中回音,才发此巨声。众人一场虚惊,也就不去管他。蔡邕道:“下官从稗官野史中得知,张仙师当年在陈留封地尸解羽化,随赤松子游于天下,一路向南寻找其师黄师公,后终在江夏郡张师山与黄石公相会。师徒二人共同参研天地造化之功,终成八阵之图,补遗于《太公兵法》。此图应随《太公兵法》和《素经》秘传于贵门,外人不得而知。大功告成之后,张良仙师距张师山百里处访得一风景宜人的黄袍山隐居,并建良山道观;在道观不远处创办伐桂书院授徒,其后不知所终。不知可是如此?”

司马徽哈哈大笑道:“蔡议郎博闻强记,神鬼不及。即是稗官野史,也就说说罢啦,何必当真。自今而始,吾当于此洞中教授史侯天文星象战阵兵法治国方略,十年可臻于大成。十年间天下必有大乱,大乱略定此子当出,以当中兴汉室大任。到时蔡议郎也必复归于朝廷,辅佐圣主以就大业。大数已定,再无商榷。议郎大人以为如何?”

蔡邕道:“先生依天道而为,如此安排甚是妥当。下官戴罪之身,时刻处于十常侍搜捕之下,恐怕终有一日泄露了行止,连累史侯,长期居此不当稳便。我当东向吴会寻访旧友,顺便寻访治国安邦之才,明日即行告辞启程。先生十年之约,绝不敢忘。”司马徽见其去意已决,也便不再挽留,约定当晚置酒高会,将庞德公及其侄庞士元请来,并请隆中黄家湾高士黄承彦,与蔡议郎饯行。

胡车儿听二人如此商定,急道:“大人明日去了,倒是潇洒,俺胡车儿今后如何行止?”蔡邕道:“大丈夫受人之托,当忠人之事。你受史掌门重托,自当陪伴史侯,为其学艺护法。若有危险变故,当死力救护少主,最终护其北归京城玄都观。”胡车儿慨然允道:“蒙大人如此重托,胡车儿敢不尽力。”

司马徽笑道:“壮士一诺千金,有古人之风,不愧墨家子弟。你也不必不耐烦,贫道绝不让你白费这十年光阴,来日传你一套仙家妙法功夫,以为酬劳,如何?”胡车儿大喜过望,倒地便拜,也算正式拜了师父。

一夜晚宴,众位高士济济一堂,纵论胸中学问,弹琴品竹,相互钦慕,自不必细说。次日,蔡邕令蔡福蔡七收拾车仗,拜辞司马徽,出了水镜庄,向东南逶迤而去。一代大儒从此逃命江海,远走吴会之地,一边著书立说一边开馆授徒,江南名士顾雍便于此时拜于蔡邕幕下,按下不提。

且说史子眇回到洛阳玄都观,召集一众门下弟子,下达严令,阖寺道众不得议论或询问史侯之事,违者重罚,弟子们唯唯应诺而散。当夜晚间,史子眇正在殿中打座入定,忽觉灯影一闪,殿门无风自开,一个高大人影已经立在面前。史子眇收回元神,睁眼起身道:“南华子师兄既然出山,看来汉室劫数已到,天下难以太平了。”看那来人时,做道家打扮,身材高大威猛,虽然满头白须白发,面容却似少年,不见皱纹老态,亦看不出到底年龄几何。书中暗表,来者正是太平道派掌门,弟子门人遍布天下,号称南华老仙的便是。那创办太平道的祖师,正是春秋诸子之一的庄周,其传世著作《南华经》与老子《道德经》合称“道家双璧”,并行于后世。其后太平道派即以《南华经》为本门经典要义,历届掌门也皆以“南华老仙”名号示于天下。此老来历,表过不提。

南华子打个揖手,轻轻笑了笑,在史子眇对面的蒲团上坐了,说道:“自古以来,黄帝老庄总是一家,师兄此语拒人以千里之外,也太过生分了。师兄总掌鬼谷正门,承张良先师衣钵教诲,以兴扶汉室为己任,固然光明正大;却不知从来天道无常,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兴衰成败皆是民心所向。即便儒家亚圣孟子也曾有云‘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暴秦先失其民,后致江山倾覆,即为明证。师兄所谓汉室劫数已到,若论天道轮回,不还是因为皇帝无道所致么?此次贫道出山,不是预示天下大乱,正是为致天下太平而来。而今桓灵无道,天下土地兼并于豪强之门,庶民并无寸土,只得作佣豪强门下,苦无生计,民怨载道。中平元年以来,中原之地疫气流行,贱民死者相望于途。师兄即为鬼谷派掌门,又做帝王之师,对于即将到来之天下纷乱,黎民倒悬之疾苦,难道无动于衷?你即知天下致乱之因,可有致天下太平之道否?”

史子眇趺坐瞑目,良久不言。南华子见他如此,轻轻叹息一声,从袖中拿出三册帛书,手指微弹,轻轻往前一推。那三册帛书就像是被绳子牵住一般,向前缓缓推送,一直飘行至史子眇胸前,停在半空。史子眇不见有何动作,只是微微颔首,那书册便落在膝上,轻启眼帘看时,只见四个篆字入目惊心——《太平要术》。史子眇见此书名吃了一惊,当下略略翻看一遍,见通篇大抵以奉天法道,顺应阴阳五行为旨,广述治世之道,伦理之则,以及长寿成仙、治病养生、通神占验之术。其说以谶纬神学为据,宣扬灾异祥瑞善恶报应,其间多巫觋杂语,但亦自成体系,以顺天地之法,治政修身,达于天下太平为主旨。尤其以小民口气俗语,反对士族大夫恃强凌弱,主张自食其力,周穷救急之论。史子眇吸了一口冷气,眼光向南华子直射过来,问道:“这是治国方略,还是御民之术?”

南华子摇头道:“非也。民为天下之本,救民即是治国。而今冀兖二州之地疫情已现,再过几年则必蔓延开来,民不聊生。此书乃治病救人仙术,若师兄献于朝廷颁行天下,可救万民于水火,保社稷平安。此术若以朝廷自上行之,则万民感戴,功归汉室;若以民间自下行之,则不免使俗医邀天之功为己有,收揽民心,大乱将至。师兄为帝王之师,进出宫禁自由,何不借此方便致皇帝于尧舜,更力挽汉室于即倒?”

史子眇冷笑道:“此乃邪术,亦致乱之源。师兄虽悲天悯人之心可敬,但恐好心必得恶报。先桓帝因好黄老之学,至今为众臣所诟,此书焉能再入宫帏?但若此术一入民间而所托非人,民变不可复制也。不但贫道不能奉命,尚请师兄三思,勿使其现于世间。”

南华子听了,将眼睛翻了几翻,轻轻叹道:“师兄所说均是至论,贫道岂不知晓?但既然皇帝不顾民之生死,我辈学道何为?即便是变乱天道人伦,那也是汉室劫数,顾不得了。贫道与师兄今日相约,兄在京都尽力扶持汉室江山稳固,弟至民间应劫济世,成败努钝,且看天意罢咧。”说罢站起身来,头也不回,径直走向殿门,形如鬼魅。

史子眇叹了一口气,起身相送,借着起身之势双手轻扬。那三册帛书《太平要术》遂凌空而行,缓缓越过南华子双肩,停在其胸前。南华子道声:“打扰师兄清修,得罪休怪。”伸手接住帛书,纳入怀中,大袖飘飘而去,眨眼已不见踪影。院中只余月白风轻,似乎根本就不曾有人来过的痕迹。

穿书后,我被五个渣哥团宠了  医妃嚣张腹黑王爷请绕道  麻衣风水师  权宠天下:本侯要纳夫!  神秘老公心尖宠  天降  重生团宠嫡长女又娇又凶  耳上珍珠环  孤夜行  女总裁的非常保镖  明珠照山河  报告少帅,夫人要退婚  地府红包群  重生后,公主杀疯了  萌妻逆袭老公宠上天  重生后:和死对头he了  被退亲后我嫁给了当朝大佬  重生之鬼眼医妃  空山宴  娇俏医女,九千岁的心头宠  

热门小说推荐
飞剑问道

飞剑问道

在这个世界,有狐仙河神水怪大妖,也有求长生的修行者。  修行者们,  开法眼,可看妖魔鬼怪。  炼一口飞剑,可千里杀敌。  千里眼顺风耳,更可探查四方。    秦府二公子‘秦云’,便是一位修行者各位书友要是觉得飞剑问道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